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情感地带】本地塘虱鱼/杨生龙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儿时的朋友老张从北京回来,他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在那娶妻生小孩,几十年下来都变成“京片子”了。他是只身归乡,说离乡日久,这次要多住几天,寻找儿时的足迹,与儿时的老友们叙叙友情。

我与他是儿时形影不离的朋友,小时候我们一起放牛,假期或星期天一起捉“山马”、套“山鸡”、钓鱼,一起度过童年那美好的时光。他回来后,就住在我这里。我太太说:“老张,你为什么不把太太也带回来。”他说:“女儿最近生了个千金,她忙得很,我帮不上忙,退休后没事,干脆回家。”

因为他的到来,太太对菜谱做了周密安排,今天是大鱼,明天是大肉,让咱们两个老朋友,每天晚饭时都喝两口,叙谈老交情。

老张说:“嫂子,对于菜色不必过于费心,现在生活好转了,那些鱼呀、肉呀的,我可是吃腻了。你就买点‘扁豆酱’煮点本地的小鱼虾,或者是‘酸蒜苗’煮鲜鱼,火烤咸鱼,这些儿时的老菜谱,倒是对我的胃口。”

太太说:“现在,要找三条腿的猫容易,要找野生的小鱼虾,可是难找。因为农药下得多,它们都快灭绝了,如果还有幸存者,也是农药含量太高,吃起来有一股煤油的味道,可不能吃呀。”

既然老张喜欢,我太太到市场上买回一些“塘虱”鱼来,煮“扁豆酱”让老张回味童年的生活。“塘虱鱼”就是鲶鱼,我们这里都叫“塘虱鱼”。

老张看到她在整鱼,也蹲着看。看到这些“塘虱鱼”头大、尾巴小、瘦长的身子,忙问:“这不是野生的吧?”太太说:“卖鱼的老人说,最近抗旱,把水塘抽干了,从水塘里抓到的,绝对是野生的。”

吃饭的时候,老张尝了一块“塘虱鱼”后,说:“可以肯定这并不是野生‘塘虱鱼’,野生的本地‘塘虱鱼’,我小时候吃多了,不信你问老杨。”

老杨就是我,得到我的证实后,他继续发挥,说:“本地‘塘虱鱼’体型短,头小身子大,尾巴粗,成年的‘塘虱鱼’,身上是黄褐色,没有斑点。吃起来,味道是香而脆的,没有这么浓的鱼腥味。而我们今天吃的‘塘虱鱼’,除了体型不同外,味道也不同。”

他建议,要我跟他明天去钓鱼,说要弄到几条正牌的本地“塘虱鱼”回来尝一尝。第二天,我们这两位返老还童的朋友,戴着草帽出发。本来,我说要租一部三轮摩托车开去,他说:“在京里天天坐小车,都厌烦了,还是像咱们小时一样,走路去。”

我们先到“老浮塘”。看到“老浮塘”已失去旧时的风光,只剩下不足一亩的水面,又是一片苍海桑田的感叹。找不到小时候他钓鱼时,常蹲在其下的那株野果树,他只好蹲在被砍去的树头上垂钓。

不久,他钓上一条“塘虱鱼”来,一看不是正牌的本地“塘虱鱼”,就把它扔回水塘里。我和他接二连三地钓上来的,都不是本地“塘虱鱼”。老张兴趣不高了,他说:“我们还是去‘南蛇塘’看看吧!”

“南蛇塘”也没有钓到本地“塘虱鱼”。日近中午,我们还是两手空空。老张说:“咱们去找老李伯,他还活着吗?”我说:“身体壮健,前几天我还见到他呢?”老李伯是我们邻近的一个山村里的老朋友,比我们大了十多二十岁。

小时候我们上山套“山鸡”的时候,经常路过他家,得到他的热情款待,我们交了他这位“同年”﹙朋友的意思﹚。如今他已七十多岁了,精神壮健,步履稳重,行走迅速。

我们找上门时,老李伯在家,因为我和他经常见面,看到我和老张来,他一把拉着老张说:“小‘同年’,你什么时候回来?”得到回答后,他说:“你回来这么多天了,今天才来看我,你起码要来问一问,那位老不死的‘同年’,是否还活着呀!”我们这位老“同年”还是和以前那样健谈。

他叫来老嫂子,要她点火烧水,要抓出自家养的小羊羔来宰。说:“几十年不见了,今天我们三个老‘同年’要多喝几杯,好好叙一下几十年的老交情。

老张制止他说:“今天,我和老杨跑了很多地方,没有钓到本地‘塘虱鱼’,你这里是山区,看有什么地方还生存着本地‘塘虱鱼’,我们去钓几条回来品尝品尝吧!”

听了老张的话,老李伯拍着屁股说:“想吃本地‘塘虱鱼’,你可找对了地方。我前几天才发现有一个小水塘,那里还残留着一些本地‘塘虱鱼’,我舍不得抓来吃,我担心,这批本地‘塘虱鱼’,可能是咱们这个地方最后的一批遗民了。”

他还想说下去,老嫂子插话说:“快中午了,等你说完话,老张他们都饿扁了。”他听了哈哈大笑:“你看,看到你们来,我高兴地只顾着说话,连时间都忘了。”

他说:“钓鱼麻烦,我们干脆来个‘竭泽而渔’吧!”他带着一个小水桶和一把锄头、一个小粪箕,带着我们出发。到了他说的水塘边,这个小水塘是长条形的,不太大。他说:“从中间隔开,我们只将其中一边的水排干抓鱼,留着另一边,对它们可不能斩尽杀绝呀。”

在老李伯的指点下,我们两人搬来泥土块,将小水塘隔成两半,我和老张轮流用水桶倒水,很快就把水排干了。塘底果然有十多条本地“塘虱鱼”,在水塘底的稀泥中,扭着肥胖的身子。我们虽然是上了年纪的人,回到儿时的生活环境中,似乎返老还童了。

老张走进水塘,手忙脚乱地去抓鱼,由于动作慢了一点,被“塘虱鱼”刺了一下,痛得他“哎哟”、“哎哟”地叫。老李伯看了,呵呵大笑,说:“几十年了,连抓‘塘虱鱼’的要领也忘了。”连忙上来教他抓鱼的方法,老张才顺利地抓到一条大的本地“塘虱鱼”。

老李伯只准抓八条较大的本地“塘虱鱼”,他说:“连你老嫂子,咱们共是四人,一人两条,足够了。剩下的要留下来‘传种’,不然它们真的要灭种了。”

老嫂子将“塘虱鱼”煮好后,我们也确实有点饿了,都不客气地拿起筷子。老张还没有吃,就说:“这才是正牌的本地‘塘虱鱼’,光闻那个味道,就有所不同。”

饭后,老张请教老李伯:“那些身子长条的‘塘虱鱼’是否是变种的?”老李伯说:“那是埃及‘塘虱鱼’,是外来鱼种,前几年引进来的。”

我虽然一直呆在本地,但只是教我的书,对吃的东西,全由太太安排,她煮了什么,我就吃什么,从不过问。教我的“勾股定理”还忙不过来呢?故我对这些事也不太了解。

老李伯告诉我们,这种埃及“塘虱鱼”,性情凶猛,生命力很强,食性很杂,碰到什么都吃,因此长得很快。如果饲料充足,一年可以长到十斤八斤,养得久一点,可以长到几十多斤。

开始只是鱼塘里养,有一年发大水,很多鱼塘被冲毁,它们就随水而走,现在都变成野生的了。因为它适应性强,性情凶猛,反而把本地“塘虱鱼”的领地都占完了,这就是市场上很少见到本地“塘虱鱼”的原因。

离开老“同年”以后,我们一路走着回来。老张感慨说:“引进外来物种,要严加注意,不然的话,会把本地的生态平衡打乱的。本地的一些优良物种也会被淘汰掉,那是十分可惜的。”

他还说,他回北京后,要向有关部门建议,设立本地物种基因库,防止本地物种灭亡。在这方面,我只是听,对这些我是外行,但也觉得他说的对。

咱们本地“塘虱鱼”虽然比“埃及塘虱鱼”长得慢一些,个子没有那么大,但味道好,吃起来确实有所不同,还是有优势可以发挥的。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