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现场调查和诊断结果来看,该病仍然是危害一龄草鱼鱼种最严重的疾病,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由于基层水产技术服务及养殖人员缺乏一定临床技术经验,很多病毒性疾病几乎都误诊成其他细菌病性疾病而错误用药;大部分养殖户也因为对草鱼病毒出血病缺乏认识而盲目乱用药和错误操作,反而刺激鱼体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很大。
中山大学医学院余新炳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公益与行业建设基金资助下,筛选草鱼出血病基因类型,并利用菌株为载体,研制出预防出血病的口服性疫苗。
采取口服形式给予草鱼免疫后,经检测草鱼血液、肠道粘液、体表粘液中产生特异抗体;同时,鱼体肠道吸收功能增强、肠道益生菌群增加,鱼肝、肾功能未受影响。该疫苗研制技术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病毒性鱼病,其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主要感染体长15厘米的草鱼和1足龄青鱼,病原体是水生呼肠孤病毒,隶属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临床以红鳃盖、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显现为特征,对草鱼的鱼种生产和养殖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症状流行特点:草鱼出血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是草鱼体内外各个器官和组织表现出斑点状或块状充血,鳍条、鳃盖、眼眶、口腔、下颚等表皮组织,不用解剖就可以看到充血现象。病鱼眼球突出,鳃丝苍白或充血。肌肉、肠道、肠系膜、鳔壁、胆囊、肝、脾、肾等器官,也往往出现充血现象,故依症状定名为草鱼出血病。
通过在民众镇2个多月时间的持续性试验推广, 试验鱼苗均已却确认疫苗在肠胃内的定植数量,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山大学医学院的研发团队与渔业协会将继续努力开展后续性试验,把阶段性成果继续发扬,从而为让养殖户解决草鱼出血病的长期困扰,利用口服型疫苗既能进行预防性免疫,既能降低了注射性疫苗所带来的人力成本,又同时免除草鱼因注射伤口带来感染损耗的风险,大大满足当今科学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