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福建打造海洋牧场纪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近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在南日横沙屿海域投放人工鱼礁。此次投放为期1个月左右,将有560块28.1立方米的框架型钢筋混凝土礁被投放到横沙屿海域指定区域。

“我们在海底设置人工鱼礁,吸引海洋生物聚集栖息,在礁区邻近海域人工放流恋礁鱼类贝类,形成一个有多种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洋牧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设人工鱼礁 打造海洋牧场

通过科学投放人工鱼礁、种植藻类、增殖水生生物等系统措施,建设发展海洋牧场,可以有效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拓展渔业功能,将渔业增殖、生态修复、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科普宣传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带动海洋二三产业的发展。

南日岛人工鱼礁工程被列为“美丽莆田”建设的重点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也是秀屿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自2012年开始,秀屿区总投资1700万元,将南日岛小麦屿周边海域作为第一片区,开始建设1期~4期的人工鱼礁工程,投放礁体总空方量28474立方米,鱼礁区面积2平方公里。2017年,南日岛横沙屿周边约5平方公里海域被作为第二片区,开始建设5期~7期的人工鱼礁工程。

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表示,南日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建成后,会更好地平衡生态系统,吸引藻类、贝类、鱼类等水生生物栖息,扩大石斑鱼、鲍等当地优势品种的养殖量,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海洋养殖的空间。

统筹谋划布局 科学合理投放

1985年,福建省就在沿海地区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随着人们保护资源环境意识的提高,人工鱼礁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建设逐步推广。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依托“海洋牧场示范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在霞浦县、蕉城区、诏安县、秀屿区等地扩大投礁规模。

起初,人工鱼礁是用废旧水泥船、废旧菲罗多和废旧空心水泥板组合投放,投资金额和礁区规模较小,工程建设相对简单。如今,人工鱼礁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逐渐规范。人工鱼礁的表面设计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孔洞,便于鱼类和贝类生存、游动、附着。

人工鱼礁的投放位置也很讲究,主要在水质好、水深超过12米的非航道区且没有海防设施的海域。更重要的是,礁区海底要较平坦,底质较硬,风浪小,适宜海洋生物繁殖生长。

为了加强对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技术支持,在人工鱼礁建设过程中,福建省有关部门要求建设单位与有关科研、设计单位签订技术合同,由省水产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海域使用论证和环评等,由省水产设计院负责开展地质勘察、礁区环境与资源调查、设计和效果评估等。工程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实施,提高了建设人工鱼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态环境、水产资源、鱼类行为、海洋动力、水工材料、礁体沉降防范、生态效果调查评估及工程质量跟踪监测等多类学科。“尽管我国在人工鱼礁领域开展了20多年的研究,但是相关规程、标准和建设程序及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保处相关负责人说。

渔业资源回升 生态效益显著

2014年5月,秀屿区在南日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0万只大规格皱纹盘鲍、40万尾石斑鱼、真鲷鱼苗。蕉城区在斗帽岛礁区邻近海域放流大黄鱼苗100万尾、曼氏无针乌贼苗10万尾。诏安县从2010年起,在城洲岛增殖放流野生仔一代黄鳍鲷幼鱼苗种以及人工培育的方斑东风螺苗71万粒。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技术部门对部分水域放流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一是有效消减氮磷,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大宗物种资源呈明显恢复趋势。九龙江相对开阔的干流华安段流域的鲢、鳙鱼的回捕率为15%,氮、磷年消除量分别为0.353吨和0.074吨;而在相对封闭的白沙水库,回捕率较高,达到27%,氮磷消除量甚至可达到14.819吨和4.415吨。东山湾、诏安湾发现大黄鱼种群;三沙湾内尤其夏秋两季,大黄鱼资源量相当丰富。8月~10月,大黄鱼占总渔获物量在25%以上,最高可超过70%。由此可见,增殖放流的生态效益明显增强。



新闻来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