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绣绣出致富路
牛飞村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平通镇,坐落于碧绿的清漪江旁,进入村寨,炊烟袅袅,一排排羌式小屋错落有致,三三两两身着民族服装的村民聚在一起,唠着家常。
牛飞村的羌族村民占95%以上。几年前,因为追求衣着新潮,村里鲜有年轻人穿羌族服饰。如今,随着村里发展羌绣产业,村民们纷纷穿上了自己的民族服装。“农忙时我们就做点农活,闲的时候就跟着沈总弄羌绣。”一个村民说。
村民口中的“沈总”,是平武走马羌寨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羌绣传承人沈艳燕。执着于羌绣手工技艺保护的她,不仅让羌绣得以传承,更带领牛飞村绣出了一条“致富路”。
沈艳燕自1999年从国营厂下岗后,白手起家开启了创业之路。从经营殡葬生意到开办家政公司,她的事业越做越火。然而,2008年“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她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家乡创业。她说:“地震给家乡带来的灾难让我感到震惊,所以我要留下来,与乡亲们共同重建家园。”
“外婆在我小的时候,就教我羌绣技艺,通过十几年的耳濡目染以及经验积累,我产生了把羌绣传承下去的想法。”回到家乡后,出于对羌绣的热爱,沈艳燕决定把这门技艺传承发展起来,“这样也能为村民扩宽增收路。”
当时,沈艳燕的一腔热血,却遭遇村民们的不理解,“哪有人还会喜欢羌绣嘛?!”“即便绣出来,我们这大山沟沟里,去卖给谁?”
“只有做出成绩,才能得到乡亲们的信任。”为了打动村民,沈艳燕联合村里几位同样热爱羌绣的绣娘,将她们集中在一起,用心传授羌绣技艺、工艺品制作技巧,并把所制成的羌绣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
沈艳燕绣羌绣
“乡亲们看到羌绣有销路,卖了钱,就逐渐接受了。”沈艳燕说,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她更加坚定,一定要把羌绣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自2008年至今,沈艳燕已经培训了3000多名羌绣绣娘。目前,一名绣娘每个月依靠羌绣制作能收入3000元至4000元。羌绣,给当地妇女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羌绣的产量多了,就需要扩宽销售渠道。于是,建立一个羌绣产业园的想法在沈艳燕的脑海里应运而生。
2012年,沈艳燕筹资打造牛飞村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羌绣传习所,让更多的妇女参与羌绣技艺学习。此外,她还通过修建特色木屋、打造漂流项目、开展民族婚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参观。“每年6月到8月底,是我们的旺季,这个时期我们的旅游园需要300名以上的服务员。”沈艳燕颇为自豪地说,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带动了当地及周边村民的就业与增收。
沈艳燕介绍产业园区情况
产业园的成功,让头脑灵活的沈艳燕又有了新的目标。“羌绣产业要真正做好十分不易,所以我们要打造一条更为完整的生产链,进而更好地把村民引上增收致富路。”
2017年5月,牛飞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带动全村300余人就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自主建设了合作社田园综合体,清理了河道,开垦了“牛牛农庄”,整理了田地10亩,投放鱼苗200斤,实施了生态种养“以稻养鱼,以鱼护稻”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牛牛米”以30元/斤的价格销售到上海、北京等地。据沈艳燕介绍,合作社仅成立半年,每名成员就收入5000元以上。
在沈艳燕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一幅幅精巧的羌绣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沈艳燕坐在工作台边,手持针线,一上一下飞舞着手中的“画笔”,不一会儿,鲜艳的图案便跃然于织布纸上。“我的愿望是培养出10000名绣娘,将羌绣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沈艳燕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信。
羌绣
扫一扫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