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渔业装备创新让鱼米之乡走向“深蓝”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早已从“鱼米之乡”的淡水鱼类拓展到各类海鲜。在此过程中,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等近海鱼类资源得到深入开发利用。


中国主动适应海洋天然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要求,研发出一系列现代海洋渔业科技装备,不断提高其智能化水平,把海水养殖空间从近海拓展到“深蓝”,进而形成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新的空间格局。


“深蓝1号”瞄准三文鱼养殖


底面周长为180米的正八边形、高达10层楼(约35米)、重约1400吨、养殖水体可达5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网衣面积接近两个足球场大小——这个黄色涂装的庞然大物就是近日在山东青岛精彩亮相的“深蓝1号”。它是中国首座、世界最大全潜式网箱,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吨。


全潜式网箱深蓝一号外观图


“深蓝1号”网箱是中国基于现代绿色理念研制的深海远海养殖重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除了具有庞大的体积容量之外,还拥有高度的智能化水平。在水温控制方面,“深蓝1号”作为全潜式网箱,其潜水深度可依据水温进行调节,幅度在4米到50米之间,能够很好地满足养殖目标鱼群对适宜温度层的需求。在能源供给方面,“深蓝1号”因地制宜,采用了中国海洋大学首创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能够获得稳定充足的绿色电力。此外,“深蓝1号”还突破了全潜式养殖装备总体设计、鲨鱼防护、氧气补充、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多项核心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深蓝1号”瞄准利用的是被称作“黄海冷水团”的独特海域资源,而养殖的目标鱼群则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三文鱼。,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覆盖海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黄海冷水团”夏季底层水温4.6℃~9.3℃,近底层水的溶解氧不低于每升5毫克,其他水质指标非常符合养殖三文鱼等冷水鱼类。


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内部图


此外,“黄海冷水团”是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仅位于海面下20米到30米,远浅于海面下100米~200米的全球平均水平,这也使得利用该区域浅源冷海水进行水产养殖的成本大大降低。“黄海冷水团”开发利用可谓任重道远,前不久下水的“深蓝1号”只是“探路先锋”,以此为基础,有关方面还将研制风能驱动的塔架式可升降养鱼网箱系统“深蓝2号”,光能驱动的复合式网箱结构“深蓝3号”。根据规划,到2020年,将完成山东日照“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的三文鱼养殖示范工作,实现产值达到3亿元。到2025年,日照、威海、烟台、大连等地的“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全面推进,产值达到100亿元,成为中国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示范工程。到2030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迈上中国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新台阶。


海洋渔场1号融合中挪智慧


“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黄海海域紧锣密鼓建设布局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欧挪威海弗鲁海湾,另一座海上巨无霸“海洋渔场1号”已经稳稳地“站”在水中数月了。与前者全部潜入水中不同的是,海洋渔场1号是一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整体呈圆柱形,直径约110米,总高近70米,水下部分约45米。虽然与“深蓝1号”类型不同,但都用于深海三文鱼养殖,更重要的是都为“中国制造”。


“半潜式”海洋渔场1号模拟图


海洋渔场1号作为目前全球首个现代化、全自动智能海上养殖装备,其整体容量超过25万立方米,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最多可以同时养殖150万条三文鱼,设计死亡率低于2%。该装备应用过硬的安全性设计,最高可抗海上12级台风。该智能养鱼平台针对深海养殖三文鱼特点,进行了全程智能化设计,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智能养殖系统、自动化保障系统、高端深海运营管理系统等,且融入了生物学、工学等多种技术,安装各类传感器2万余个、水下水上监控设备100余个、生物光源100余个,投放鱼苗、喂食、监控、捕鱼、清洁等工作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操作。仅需3名~7名工作人员进行操控维护。


作为海洋渔场1号总承包方,中船重工武船集团凭借多年对挪威海洋渔场项目跟踪研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工程竞标中拔得头筹。他们在建造过程中,攻克众多技术难关,最终在科技水平、建造速度、建造质量方面均达到并超过了挪威业主的要求,成功拓展深海智能养殖装备制造的国际市场,为中国海洋渔业装备赢得了口碑。


该项目总监陈海勇特别介绍海洋渔场1号核心创新之一:旋转门系统。他说,该系统有别于其他已建和在建养殖装备,是智能化的末端执行装置,承载着渔网清洗、活鱼自动驱赶和捕捉等功能。其在精度上要求极高,直径110米、重达数百吨的门形框架能在周长300多米的平面上以毫米级的精度自如运转。无论是旋转门自身还是旋转轨道,都在精度上达到了业内前所未有的水平。正是这些创新赢得了客户的口碑,业主方挪威萨尔玛集团投资者关系主管西韦特森对到访养殖现场的中国记者盛赞,海洋渔场1号是一个世界首创项目,他们希望未来建造更多这样的渔场。


养鱼工船就是“不沉的海岛”


2017年7月2日上午,一场特殊的仪式在山东日照港码头举行,主角是一艘名为“鲁岚渔养61699”的船。它就是中国第一艘“养殖工船”。仪式结束后,该船开赴日照以东100多海里以外的黄海区域,开始履行深海远海养殖的使命。


“鲁岚渔养61699”由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出资,日照港大造船厂改建造。该船长86米,型宽18米,型深5.2米,拥有14个养鱼水舱,配备饲料舱、加工间、鱼苗孵化室、鱼苗实验室等配套齐全的舱室和设备,可满足冷水团养殖鱼苗培育和养殖场看护要求。


深蓝1号要养殖的目标鱼种三文鱼


养殖工船就相当于一个超大的浮动网箱,这类船能深入普通养殖网箱无法到达的深海区,大大拓展深海养殖的空间范围,因而受到广泛重视。早在2014年11月,,标志着我国深海养殖平台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该平台由10万吨级阿芙拉型油船改装而成,其型长243.8米,型宽42米,型深21.4米,吃水14.8米,能够提供养殖水体近8万立方米,主要包括整船平台、养殖系统、物流加工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能满足3000米水深以内的海上养殖,并具备12级台风下安全生产、移动躲避超强台风等优越功能。


“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单纯“养殖”的范围,是一个大型渔业生产储运综合平台。该平台是以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化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应用技术为基础,通过系统集成与模式创新,形成集海上规模化养殖、名优苗种规模化繁育、水产品分类贮藏等于一体,不仅依赖于海工装备科技的进步,而且需要综合科技实力的支撑。


养鱼工船作为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的价值还在于海洋权益的维护,一座养鱼工船在祖国的海疆生产作业可以说就是一座“不沉的海岛”。


来源:中国渔业报、人民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