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三亿元,打造个什么样的“石炭井工业主题公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数天前,石炭井网友们奔走相告,纷纷转发石嘴山政府发布的一则新闻:政府斥资3个亿,打造“石炭井工业主题公园”。


新闻稿里有两张签约现场的照片。背景是红色条幅,主角有大武口的甲方官员和北京来的乙方承包商。读完稿子,顿有强烈的吐槽欲望,但,忍住了。不想坏了大家的好心情。


谁知,众人的欢呼声未及飘散开去,官方文章就很诡异地消失了。对于热衷出政绩,喜爱露脸的石嘴山政府来说,主动删除宣扬政绩的新闻稿,很不合常规。


反常即为妖。凭印象缕了下官文的内容,发现石炭井主题公园项目,于甲方乙方而言,是场资金的盛宴,但对石炭井人来说,却是被当成棋子的一个局。


何来此言?请耐心听我 就项目提出几个问题。


一问:3个亿的投资,立项理由是否充分?


根据官方新闻,石炭井之所以被选中做工业主题公园,是因为像石炭井这样完整的行政区,先繁荣后废弃的矿区,属于“全国少有,宁夏唯一”。


简言之,现在的石炭井废址是稀缺资源,所以政府重金开发。但,这个立项理由成立吗?


首先,从新中国成立起始,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建有生产区家属区,自带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生活区里银行邮局书店商店电影院等等一样都不少。


此类大型国企哪个不是独立的小社会?哪个不是石嘴山政府口中的“完整行政区”?石炭井的情况,在全国遍地开花,为什么石炭井会莫名的“全国少有”了?


其次,放眼神州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但凡是矿,无论是铜矿锡矿煤矿金矿,都遵循着勘探-挖掘-枯竭的自然规律。而矿企所在地,同样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唱尽从空无到繁盛再归于沉寂的三部曲。


石炭井亦然。祖国大地上像石炭井一样被遗弃的矿业小镇,比比皆是,石炭井何来“全国少有”之说?


奉劝参与到石炭井主题公园项目的官员们,没事多看书,唯有知识方可刷洗夜郎本色。以后别再这样不着调,让外人掩口窃笑。


不过,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硬说成全国少有的罕见物种,是真的无知,还是为了立项而故意指鹿为马?这,就是草民们无法参透的内幕了。


二问:3个亿的项目,立项过程是否科学?


石嘴山政府说,修建石炭井主题公园的宗旨是恢复数个老旧建筑,让石炭井人返乡怀旧有个去处。


如此,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为石炭井人而建的主题公园,在立项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听取石炭井人的建议和意见?甚至连一个石炭井人参与的项目研讨会都没有?


有谁比石炭井人更清楚石炭井的过去?有谁比石炭井人更明白自己的怀旧需求是什么?在主题公园的建造上,有谁比石炭井人更有发言权?


石炭井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是哪里?正是石嘴山政府所在地-大武口。原石炭井的各行各业,三教九流,从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到随夫进矿的没户口家属,老中青三代人,上至局领导,下至一线工人,都可在大武口寻得。


但是,大武口的石嘴山政府竟然彻底无视石炭井人的存在。直接把项目签约给了北京的一家公司。


果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只是很好奇,政府希望这京城来的和尚念好哪门经?该不会请他们来吟诵幼儿园的童谣:大家坐好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XX领导没来留一个。


果果有多大呢? 粗略算一算项目的费用和投资,你就明白了。


三问:3个亿的投入,都做了些什么?


在官方新闻稿中,石炭井主题公园项目包括两块内容,一是修复数个旧建筑,二是生产八号泉矿泉水。殊不知,八号泉矿泉水这个内容,是极为拙劣的败笔。


八号泉矿泉水多年前就已经打出了品牌,还是宁夏官方招待宾客的饮用水。石嘴山政府把人家下金蛋的母鸡,说成是自己篮子里的项目,其用意昭然可见。


前段时间曝光娱乐界圈钱内幕时,指出某剧组财务报表上写明向两位大腕支付了8千万的费用。结果找大腕一核实,人家根本不知道这事,更不用说收钱了。


石炭井主题公园项目含八号泉矿泉水,玩的也是这招。不得不批评下有关人员,作假能不能认真点?几个亿的项目,岂可如此糊弄世人?!


除去八号泉矿泉水,主题公园的内容就是修复一个英雄纪念塔,和几个老旧建筑,好像包括红光市场工人俱乐部局一中少数教室等等。


3个亿的主题公园,就是翻新修复几栋老房子,如此简单无新意的策划,也是令人醉了。


四问:3个亿的资金,如何花?


根据项目内容,费用可以大致分为四部分,设计费,材料费,人工费,运营费。


1:设计费。考虑到修复工作重点,设计师的才华没有多大发挥空间。主要就是找一些石炭井的老照片,供施工队参考;然后指点下老物件老家具如何摆放,老照片老画都贴在哪儿。


根据这个工作量,设计费用虚高再虚高,估算为1百万


2:材料费:石炭井是个朴素的小镇,过去的建筑更是质朴无华。所用材料多是基础品种,水泥沙子钢筋红砖,家具物件也都是普通木头所造。


所以,把五六个老建筑旧瓶装旧酒,清理出供人参观的部分场地,材料费用虚高再虚高,1千万肯定绰绰有余


3:人工费:根据修复工作量,一支四五十人的施工队伍,半年内基本就全部完工。人工费虚高再虚高,估算为6百万。


4:运营费:园区领导景点工人的工资及水电等,一个月估算为16万,按景区至少运营五年计,五年运营费估算总支出960万元。(详细计算过程见附录)


也就是说,石炭井主题公园在一分钱不赚的情况下,五年光是养工作人员开着场馆,需要近一千万元。五年后呢?五年后这个公园还存在吗?是个未知数。



如此算来,修建并维持运营五年,“石炭井工业主题公园”总共耗资:(100+1000+600+960)=2660万。


长期在京的所见所闻,严重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无法明白,一个2千6百多万就能完成的项目,投资高达3个亿,剩下的2亿7千万如何花?花在哪里?


五问:3个亿的大手笔,能否收回投资?


石炭井主题公园不是慈善项目。这就意味着,政府投3个亿出去,至少能赚回3个亿才不亏本。这一算,惊出一身冷汗,难道官人们的数学,是裹小脚的老奶奶教的?


正如新闻稿里所说,主题公园的消费主力是“原石炭井的老职工老同事老战友老同学....”,瞧,每个族群都是老的。难道官员们忘了,这些“老”字开头的客户群,正在持续自然减员中?


砸3个亿,为一个数量日益减少的群体修建个主题公园,犹如向日渐干涸的水库投放海量鱼苗,不知是智商掉线呢,还是钱多没处花?


从财务的角度用数据说话更清晰。3个亿投资,既便拼命拉长公园运营寿命,按公园能开十年算,一年的折旧费费用就高达3千万。也就是说,在忽略通货膨胀的前提下,石炭井工业主题公园要连续十年,每年至少收入3千万,才能保本。



靠门票年收入3千万,这是什么概念?银川的西夏陵景区在2015年,待客50万人次,门票收入2450万元。石炭井主题公园要超过西夏陵的客流和收费标准才能保本。


 但,地处荒山的石炭井,能否同银川的历史古迹西夏陵相提并论?


就连卖冰棍的老太太都知道,做买卖不能赔钱。但为什么有人会执意投资3个亿,打造“石炭井工业主题公园”,做稳赔不赚的买卖呢?这里的奥妙,不说你也明白几分。


六问:3个亿,为什么不花点在民生上?


目前,石炭井尚有300户左右人家困居山上。据官方说,他们是“不肯”下山。到底是这300户不肯还是不能搬家,任何一位从石炭井出来的人都心知肚明。


政府能大手笔地拍出3个亿做砸出个小水花,为什么不能花一千万,把这300户小镇居民安置到大武口?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是没有财力,还是没有心意?


结束语:


“石炭井工业主题公园”,其本质,是石嘴山政府利用石炭井人的浓郁的怀旧情节,仓促潦草地立了个项目,为3亿的投资寻了个去处。石嘴山政府的这种做法,在官场上并不罕见。


但是,作为石炭井人,实在无法容忍自己曾经的故园,如今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自己强烈的思乡恋乡情节,无端被人利用。更难接受,因为政府砸了钱,导致石炭井人以后再回小镇,都要掏钱买门票,为政府的投资买单。


从立项过程到资金使用,石炭井工业主题公园项目,满是暧昧的味道。这场甲方乙方皆大欢喜的游戏,却以消费石炭井为代价,是对石炭井的亵渎,是对石炭井人的情感的践踏。


这样的主题公园,不建比建,更好!



附录:运营费计算过程:


主题公园内的建筑,还包括类似酒吧之类的场所,这类都属于要外包营业的,其运营费用无需政府承担。而政府所要派人驻守收费的场地,大约五个。


如果每个场地安排买票售票各一人,保洁保安各一人,再加一个小领导,五个场地有25名工作人员,公园领导层设置园长副园长财务出纳司机等也按五人计,则园区的运营需要30人。


按人均月平均工资5千元计(虚高),外加一万元的水电等杂费,每月公园支出16万,一年支出192元。如果公园能运营五年,则支出960万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