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小课堂
日前,省农业厅权威发布了2018年江西粮油绿色高效主推技术,共18个!今天,小编就先带大家来学习“稻鱼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稻鱼共作
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稻田养鱼是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鱼类是稻田的天然除草工,富含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鱼类排泄物又成为优质的稻田肥料。鱼类在觅食过程中,对稻田表土进行翻动,既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又将稻田中大部分虫卵、幼虫吃掉,减轻病虫害发生。稻田养鱼模式可获取稳定的水产品,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控制面源污染,同时保证稻米质量。
适宜区域:
田块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有一定种养习惯和基础的单双季稻区。田间工程不配套、排灌不畅田块不宜选用。
技术
目标
1.产量效益目标:水稻亩产450公斤左右,鱼类亩产50公斤左右。养殖常规鱼类的稻田亩综合效益1000元以上,养殖特种鱼类的稻田亩综合效益1500元以上。
2.品质目标:稻米和鱼类品质达到绿色以上标准。
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以上技术目标呢?
技术要点
1~10
1.稻田选择
宜选择生态环境好、土壤保水性能好的丘陵山区,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不易受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历年病虫发生少的稻田。
2.稻田改造
每亩均匀施撒1500公斤左右的沤制发酵腐熟农家肥后,深耕整地。在田地四周打埂、夯实、加高,并在其上安插拦鱼网;将田埂内侧四周及田地中心挖出宽度为50-100厘米,深度为50-60厘米的环田鱼沟和“十、╫、#”等形状鱼沟,鱼沟间相互连通。同时,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角或田中心挖一个深1米,面积约3-5平方米大的鱼溜,在鱼溜上用遮阳布或种植丝瓜、扁豆等攀藤植物设置1.5米高的遮阳棚,以备鱼栖息。在稻田相对两角设置进排水口,并在进排水口处设置拦鱼栅,下端插入硬土中30厘米,上部比田埂高出30-40厘米,网的宽度比进排水口宽40-60厘米。具体见图1(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内)。
图1稻鱼田间工程示意图
1—拦鱼栅;2—进水口;3—鱼溜;4—稻田;5—出水口;6—鱼沟;7—稻田;8—田堤;9—田埂。
3.稻田消毒
在水稻移栽前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亩撒施40-50公斤生石灰或4-5公斤漂白粉,消除有害生物,消灭病菌源。
4.水稻种植
品种上宜选择株型紧凑、抗病虫能力强和耐肥抗倒伏的优质高产杂交良种,如赣晚籼40;采用宽行窄株、东西向种植,适当增加鱼沟两边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际效应。水稻栽培与田间管理请参考《绿色优质稻栽培技术》。
5.苗种放养
5月上中旬,秧苗返青后,选择体重为50-150克的健壮草鱼、鲫鱼、鲤鱼等鱼苗,将其置入5%的食盐水中浸泡消毒5-10分钟,捞出后放养在挖制的鱼沟内,放养密度为每亩7.5-10公斤。
6.饲料投放
草鱼、鲫鱼、鲤鱼均属杂食性鱼类,人工饲料以米糠、青草等杂粮为主,也可投喂经过发酵的禽畜粪肥(以沼液为好)。一般每隔7-10天投放一次。
7.日常管理
每天巡田,一是观察鱼的活动情况,看是否有异常,如果出现浮头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二是查看是否有病虫害发生,如果有发生,要及时防治;三是查看田埂有无坍塌漏水现象、进排水口完好情况、拦鱼栅牢不牢固;四是要在汛期对堵塞拦鱼栅的杂物及时清除,以保证排水畅通;五是根据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保证田间水位。
8.鱼类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高温季节每半月亩用1-2公斤生石灰或0.5-1公斤漂白粉化水后沿鱼沟、鱼溜均匀泼洒一次,预防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用土霉素或大蒜素拌料投喂鱼类预防肠炎病。若发生鱼病,可先缓慢排水,将鱼逐渐赶到鱼沟鱼溜内,按池塘养鱼的鱼病治疗方法,对症用药。一般施用渔药2-3天后,应将稻田水位复原。
9.水稻病虫防治
水稻病虫害请参考《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
10.捕捞收获
捕鱼前一周,先疏通鱼沟,清除淤泥,然后缓慢放水,使鱼全部集中在鱼沟、鱼溜中,利于捕捞,种植中稻的可在8月底左右起捕上市,双季稻可推迟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风险提示
1.防逃。进排水口、田埂的漏洞、垮塌,大雨时水漫过田埂等都易造成鱼苗的逃逸,因此,养殖鱼类的稻田都要加高加固田埂,扎好进排水口。
2.防缺氧。在稻鱼共养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中,要加深水位,防止缺氧浮头。
3.加强巡查。重点是水渠、沟系排灌情况和稻、鱼生长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做好生产衔接。双季稻田养鱼的,在早稻收割前,应缓慢排干田面水,迫使鱼苗返回鱼沟、鱼溜中,待二晚移栽后,重复上述田管。
下期预告
稻鸭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简介
稻鸭共作是指水稻移(抛)栽返青后,将雏鸭放入稻田,直至水稻开始抽穗灌浆,鸭子都生活在稻田里,以大水田、小群体、少饲野养为特色的综合种养体系。稻鸭共作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对水稻植株有壮秆效应,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同时能够明显减轻水稻虫、草、病的危害,鸭的排泄物变为水稻的有机追肥,生产出的稻鸭产品无公害、低成本、高效益,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达到稻鸭双丰收。
来源:省农技推广总站
编辑:何露
一审:孙志攀 终审: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