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衢州这条"鱼王",1.2米长,活了25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源:衢州广播电视报新壹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开化县何田乡,因鱼而出名。在这个被誉为“鱼香小镇”的乡村里,很多人会慕名前来吃鱼,还有一些人甚至冲着赏鱼而来。那么,有什么鱼值得大家争相欣赏呢?

原来,这里有一条“鱼王”,已经养殖了25年,就因为这条鱼,何田乡就多了一道风景。

5月11日,记者驱车来到何田乡,见到了传说中的鱼王和陪伴着它的主人汪良标。83岁的他除了陪伴池中鱼儿,还要到菜地里种菜。平时一忙就忙到晚饭时分。



汪良标虽然守在何田乡一辈子,但是不怯生,家中客厅的案头上还摆放着和许多领导的合影,还有一枚闪亮的党徽。


谈起他和守护的“鱼孩们”,汪爷爷甚是健谈,思维非常活跃。



老人的祖辈是村里首家养鱼户



据汪良标所知,清朝年间,他的太爷爷辈就开始养鱼。那时候家里住的是泥房,借助着钱江源头的好水,家里人就有了养鱼的想法。

他们家养的都是草鱼,因为养殖在流动的清水里,被称为“清水鱼”。汪良标说:“我幼儿时期,爷爷买了十几条鱼苗,天天捣鼓着它们,那是我第一次对鱼有了印象。”12岁的时候,他也跟着父亲养起了鱼,养鱼还真有门道。“草鱼的粮食就是草,他们喜食黑麦草。”为了给草鱼提供足够的粮食,养鱼人必须自己种植草,一般种植两三个月就能收成。不过,冬天粮草就不足了,这时候要到田边、路边甚至山边去寻草。

养好清水鱼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对于养了70来年鱼的汪良标来说,更多的是和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改革开放时期,给鱼儿建了新家



1977年,改革开放初期,汪良标在溪边给鱼儿安置了12平方米的新家,这是他自己设计的,自己挖的鱼池,并且将建造情况刻在了石牌上。“考虑到养点自己吃吃,没有挖太深的池子,就设计了高四米、长宽四米的四方池子。”为了保证鱼的存活率,夏季他挖的池子里,最高养殖条数不超过40条。“冬天养的数量就多一些。”



记者发现汪良标的四方鱼池,左上角有一个进水口,右上角有个出水口,这样可以保证清水的流动性。“水位高度也很有讲究,五六十公分最为合适。”有时候,也会发生水位过高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汪良标将一根木棍架在池子边,如果水位高过木棍,汪良标就会下池子放水。沿着左侧池子壁面,他用石头堆砌成五个台阶,方便自己下池子查看情况,捞鱼的时候,也是从五个台阶走下去。这个用石块堆砌成的鱼池,已有41个年头了。



一日三餐伺候孩子般饲养着鱼



每天早晨,汪良标眼睛睁开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鱼池边看看这些“孩子们”,为它们清理经过一夜排出的鱼粪,再为它们准备“早餐”,到地里割下一天所需的粮草。“它们对草的需求量很大,基本上一斤鱼要吃一斤草。”汪良标说,每日三餐,他都要准时为鱼儿发放食物,它们最喜欢吃黑麦草顶端的嫩青,没半个小时,鱼儿就能将草吃的所剩无几。



一天喂三次,汪良标从不会忘记,即便自己到地里种菜,他也会踩着饭点,给鱼儿喂食。

一天下来,鱼粪积累的很多。趁天黑前,汪良标会及时清理水槽。“就像人一样,鱼儿也喜欢干净、舒适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它们生长。”如同汪爷爷所说,看着他整理的井井有条的家就不难想到,他对鱼儿可贴心呵护了。

如今,何田乡养鱼的农户越来越多,大家都靠着一条水流养殖,鱼儿不免会交叉感染细菌。“菜地附近有不少鱼池,我也挖了一个,大家的鱼池都是紧挨着的。有一年,鱼儿受细菌感染,我池子里的鱼都死完了。”汪良标很是心疼,前后请教了很多相关的专家,依然没得到有效解决的方法。之后,他想到在池子里放盐,或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于是,他将这个计划告诉了其他农户,大家将这个习惯延续到今日。

汪良标家中备了两箱盐,自己和老伴一个月吃的盐还不够鱼儿两天的量。“每天在鱼池里放半包盐,一年要用掉一箱,家里的盐都是给它们准备的。”汪良标边说着,边流露出对鱼儿的喜爱。



25岁的鱼王,万元也不卖



80年代,他将老宅扩建,建造了如今居住的新宅。为自己、家人和鱼儿提供了更好的照顾。

几乎每年,汪良标都要到附近的马金镇购买鱼苗,“十公分的鱼苗,从小养起,不给它们吃一丁点饲料。”汪良标说,吃过饲料或者一斤两斤重的鱼都称不上真正的清水鱼,像孩子一样,从小带大的才是真正的清水鱼。

1993年,他从马金镇带回来一批鱼苗,其中有一条,就是养到现在,被称为“鱼王”的清水鱼。“现在孙子已经23岁了,它还比孙子大了2岁。”汪良标笑呵呵地说。

最初,汪良标也没有意识到将鱼儿养到多大,只是日复一日地养着,家人要吃就抓些吃吃,有客人要买就卖掉。眼见着鱼儿越来越大,越长越粗。汪良标对年长的鱼儿有了更深的感情,加上不少领导在欣赏过他的鱼儿之后,欣喜万分,一年总有两三回到他家来劝他:千万不要把年纪最大的鱼卖了或者吃了。

就这样,留着留着,长成了“鱼王”。“我清楚记得,有位领导说,四五十斤的草鱼都不少见,但是长得如此漂亮的清水鱼,他着实没见过。”

几年前,曾有一位辽宁的客人相中了“鱼王”,直接开价一万元带走,汪良标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问对方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对方告诉他是自己开车,他摆了摆手,告诉对方,如果想让它活着到辽宁是毫无可能的,超过10个小时就会死。接着,汪良标告诉对方,不止是“鱼王”,“老二”、“老三”他都不会拿出来卖。

由于“鱼王”年龄较大,为了让它的生命更长久,汪良标一般不会去翻动它。最近一次对“鱼王”的测量,还是大前年,“那时候,媒体人曾下水测量过,一米长。现在几年过去了,估摸着有1.2米长,重量大致在30斤。”

目前,汪良标的鱼池里有大大小小鱼儿30多条,每次在捞鱼的时候,他都会特意避开“鱼王”,生怕它受到惊吓。而对于以后,他也没有多大的设想,依然一心养好鱼,真心对待它们即可。


衢州微生活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电话(微信):13857708265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