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国的降雨仍集中在华南和西南地区,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广西西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广东大部出现分散性暴雨。预计今天,降雨形势变化不大,华南地区、贵州南部、云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分散性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月份,伴随着芒种、夏至两个节气的到来,气温的快速升高和频繁的降水对于进入生产旺季的生鱼养殖造成较大影响,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生鱼苗的成活率?又该如何提高生鱼苗的成活率呢?
1放苗前期工作要做足
首先,培育生鱼黑芝麻需要选择合适的池塘,进行合理围网,一般常规的鱼塘大小约为8亩,一般采取“T”字形进行围网,刚培育黑芝麻时,只需要选择300~400平方米的小面积即可,随着鱼苗逐渐长大,适时拉开围网,扩大育苗面积。其次,要准备好足够的设备(如表2所示),这些设备能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可控的环境。
放苗前还需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彻底清塘、新水放苗、镜检微生物。具体操作如下:①彻底清塘:围网后进水1~1.2米,用茶麸毒塘,利用茶麸中释放出来的茶皂素杀死野杂鱼,并用生石灰碱化塘底。一般而言,开启增氧机搅拌池塘水,待池塘中泡沫散去则说明茶麸毒性消失。此时,需要抽出所有茶麸和石灰水处理过的池塘水,以免后期水体pH值过高;②新水放苗:加新水到放水花的时间不超过5天,毒塘后将池塘水抽出,随后引入优质的河涌水(用2层80目网过滤),进水后用兴棉宝(菊酯类杀虫药)杀虾钳虫,并用二氧化氯彻底消毒,隔天用维生素C泼水解毒后,可以进行试水操作,如果试水成功则说明水质合格;③镜检微生物:在放苗前还需对池塘微生物进行镜检,以保证鱼苗放入池塘有充足的微生物可以摄食,镜检方法为:取一瓶500mL的池塘水,用200目滤网过滤后去滤渣,在显微镜下(100倍)观察是否有充足的微生物(如图2所示)。
2应激管理做到位
水生生物生活在水环境中,相对于陆地环境显得多变和不可预测。在生鱼育苗期间,生鱼苗抗应激能力较低,更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导致死亡,以下三个因素是在养殖管理过程中最应该关注的。
①人为因素。鱼苗运输、投喂、人为惊扰、换水、分筛等生产操作,鱼苗由此产生的应激强度和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养殖素质以及对操作执行的规范程度。如放苗前需要进行严格规范操作,平衡塑料袋内水温(如图3所示),降低温差对黑芝麻造成的伤害。
②环境因素。通过搭遮荫棚的方式可以提前减少外界因素(如暴雨、暴晒)对鱼苗造成的应激(如图4所示)。
③生物因素。生鱼育苗阶段的虾钳虫、蝌蚪、青蛙等天敌(如图5所示)是最常见的应激源。根据养殖户的养殖实践,虾钳虫可以在放苗前用兴棉宝(菊酯类杀虫药)处理杀灭,如果过程中发现虾钳虫,可以用煤油灯光诱杀法进行杀灭;青蛙和蝌蚪的预防主要是提前做好池塘围网工作。
3 高效培育水蛛
生鱼在育苗前期与加州鲈类似,都需要充足的生物饵料。黑芝麻下塘后以轮虫及幼小的桡足类及枝角类为食(以下统称“水蛛”),5天后可以吃中、大型的水蛛。养殖户一般会选择花生麸、鱼浆、鸡粪、鸭粪等传统的肥水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比较低效,需要把池塘中的藻类培养起来,通过水蛛摄食藻类获得营养从而进行繁殖(如图6所示)。传统的方法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则难以培养。另外一种高效培育水蛛的方法,为水蛛乐培养法,即通过超微粉碎及生物发酵的方法,可以获得高氨基酸的有机碎屑和有益菌混合物,为水蛛提供食物(如图7所示),可有效提高水蛛休眠卵的萌发率,使绝大部分休眠卵在短期内孵化并进入孤雌生殖阶段,迅速使种群密度增加。
4 稳定水体pH值
生鱼比加州鲈对pH值的耐受能力更低,pH值的调控是生鱼育苗重要的关键点,如果pH过高则会导致生鱼生理功能紊乱,容易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严重时直接导致死亡。
生鱼苗期pH值的管控应该以预防为主,主要做到三点:①新水放苗,在用茶麸和生石灰清塘后,把茶麸水全部抽出再入优质的河涌水;②补充有益菌,进水后用二氧化氯彻底消毒,隔天补充新鲜发酵的乳酸菌,乳酸菌能产生各种酸性物质,对池塘水体pH值的长期稳定有积极意义。③根据池塘藻类丰度,泼洒遮光剂,利用遮光原理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从而稳定pH值。
针对pH值已经偏高的池塘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加水:如有水源较好的地方,可以加水降低pH值。②补充乳酸菌:每天早上使用大量新鲜发酵乳酸菌调节水质,同时使用遮光剂调节光照强度。③泼洒小苏打:为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碳酸根,从而减少pH值波动。④补充有机酸:少量多次补充浓缩型的有机酸,通过酸碱中和的原理,直接降低pH值。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使用杀灭藻类的方法降低pH值,使用的是有害的化学物质,对鱼苗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种方法应禁止使用。
5 科学投喂、及时分筛
生鱼具有残食习性,不仅在规格差异大的情况下出现大吃小的现象,且同等规格的鱼苗,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发生残食。
生鱼从受精卵孵化到培育成鱼苗阶段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黑芝麻阶段、金眼阶段、黄肉阶段、青头阶段。残食是生鱼苗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规格差异和饵料缺乏是残食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残食主要有以下方法:①饱食投喂:遵循科学的投喂方法和策略,在不同阶段提供适合的饵料供鱼苗摄食(如表3所示);②筛去炮头:生鱼苗在黄肉期之后,规格差异开始变大,应及时进行分筛去掉“炮头”(指规格最大的3%%~5%鱼苗),且将不同规格鱼苗分开培育,如果是头批鱼的养殖,还需筛去10%~15%的尾鱼,以提高雄性生育比例,提高整体长速;③扩大育苗区域:育苗时应注意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并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加大围网范围。
6 虫害病害预防
6.1寄生虫病
生鱼育苗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7月,这段时间对生鱼危害的寄生虫主要为车轮虫和指环虫。对于虫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①放苗前杀虫:放苗前水体应彻底杀灭虫卵;②定期验虫:鱼苗驯食冰鲜开始,每天取正常或独游的鱼苗镜检,观察鳃部和鳍条是否有虫,在虫害发生早期进行处理;③药物预防:使用苦参碱浸泡法和硫酸铜吊瓶法等提前做好预防,提前减少虫害的发生;④提高免疫力:定期补充水产多维和免疫多糖,提高鱼苗活力。如果发现了寄生虫感染鱼苗,则应及时去药店拿相应的药物,按照规范操作进行处理。
6.2细菌性疾病
在生鱼育苗期间,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为急性肠炎。该病一般从生鱼苗期黄肉开始出现,通常表现为拖便现象(如图7/8所示),随后出现黑身“飞边”(在岸边独游),最后死亡。严重时一夜之间死亡10%~30%。我们对大量的生鱼育苗养殖户做过调研,其中投喂红虫过多、水体中氧气不足、鱼苗消化吸收能力弱是发生急性肠炎的主要原因(如表4所示)。对于肠炎的防治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为主:第一,培养充足的水蛛,减少投喂红虫的概率。第二,在投喂过程中,需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减少单次投喂量,提高投喂餐数。第三,在投喂过程中需要多拌水产多维和乳酸菌制剂,提高鱼苗肠道消化吸收能力。
除了细菌性急性肠炎外,白头白尾、烂鳃、肝胆肿大等都是生鱼苗期常见疾病,一方面需要加强鱼苗活力,另一方面需要调节池塘水质,减少鱼苗发病概率。对生鱼细菌性疾病的治疗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造成比较严重的死亡时应及时停料或控料,其次对养殖水体进行安全消毒。药物的使用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聚维酮碘和五黄粉(中药类),消毒后隔天使用抗应激药物提高育苗活力;最后,待鱼苗死亡数量稳定后则少量投喂,同时内服抗菌药物(按药店用法用量),三天后拌水产专用多维提高免疫力让其恢复活力。
7 总结
生鱼育苗比加州鲈育苗时间更加短,养殖节奏更加快,因而准确把握各个育苗关键点是育苗成败的关键。
生鱼在连续低迷3年之后,是否可以在2017年迎来转折点我们不得而知,但生鱼头批鱼养殖由于养殖时间短,风险低、资金周转率快、经济效益好等优势,一直受到生鱼养殖户的青睐。4月份开始,已经陆续有养殖户开始生鱼育苗工作,如何能够提高头批生鱼水花成活率将是头批鱼养殖成功的首要条件。无数实践证明,养殖户能掌握好以上六大关键点,生鱼育苗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并不难。
———— END ————
来源:广东饲料
好鱼苗具有怎样的特征?
生鱼通邀请大家一起来参与举荐。
有好鱼苗推荐请联系小编